返回首页

北京钟楼

北京钟楼位于北二环路中点南侧、老北京内城中轴线的最北端,和它南边的北京鼓楼相距一百米。这是古都北京现存著名的一处古建筑。楼内保存着全国现存体量最大、分量最重的大铜钟。这口铜钟被专家们誉为“钟王”。

北京钟楼兴修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(公元1420年),是在元大都钟楼的旧址重建的。时隔不久,这座钟楼就在一次大火中被毁了,直到清代乾隆十年(公元1745年),人们用两年的时间重修了钟楼。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。以后,人们对北京钟楼虽曾作过多次维修,但都属于保养性质,对它原有的建筑格局并没有做根本性的变动。因此,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钟楼,仍然保持着清代乾隆时期重建时的风貌。

后人吸收了元大都钟楼、明北京钟楼系木结构建筑容易着火被毁的历史教训,在清代重修钟楼时就把它改成了砖石结构:砖石的台基、砖石的钟楼.北京钟楼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。这座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物,通高47.9米。全楼采用无梁拱券式结构,稳定牢固。屋面上铺着灰筒瓦、绿琉璃剪边,显得沉凝庄重。在台基和钟楼的四周围有汉白玉石栏杆。钟楼内东侧还修有石台阶72级,可以直上二层。在二层中间的八角形木架上挂着一口大铜钟,这就是古代北京的报时器。

北京钟楼上悬挂的这口大铜钟,铸于明代永乐年间。它和北京觉生寺(大钟寺)内的华严钟一样,是由当时的铸钟厂铸造的。过去,人们把大钟寺的华严钟看作是全国最大、最重的古代铜钟。大钟寺的这口铜钟,高6.75米。钟唇厚0.85米,钟口直径3.3米,重46.5吨。后来经过专家们的实地测量北京钟楼的这口铜钟,通高7.02米,钟口直径3.4米,钟顶直径2.52米,重63吨。可见,北京钟楼上的铜钟比大钟寺的华严钟要重得多,也要大得多。这样,“钟王”的美誉就由大钟寺的华严钟移送给了北京钟楼的大铜钟。

据史料记载,在明代北京钟楼上最初悬挂的并不是铜钟,而是一口大铁钟。那口铁钟铸于永乐十八年(公元1420年),钟高42米,钟口直径24米,重25吨。但是,由于铁钟的声音不够洪亮,于是人们就铸造了一口铜钟来代替它。在大铜钟铸好之后,人们就把铁钟取下来,放在钟楼的墙边。这口大铁钟虽然没有那口铜钟大,声音的洪亮程度也远不及铜钟,但它却是我国古代文物,特别是古钟当中的一件珍品。这样,人们便在1983年把它移到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内,正式陈列展出。

作为报时、同时也兼作报警的工具,北京钟楼内的大铜钟声音绵长,圆润洪亮。在过去尚无高大建筑物的北京城中,钟楼的钟声可以传播数十里。北京人喜爱钟楼的钟,更爱听这口大铜钟的声音。为此,他们为这口大铜钟编织了一个美妙的故事。人们说,当年的铸钟师傅在铸造这口大铜钟时,他的女儿为了让自己的父亲把钟铸得精制,流芳百世,便奋不顾身地跳进炉内。于是,这口铜钟不但铸造得特别好,而且声音也特别的嘹亮。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姑娘,为她建筑了一座金炉娘娘庙。现在,这座金炉娘娘庙虽已不存在,但它的遗址离北京钟楼不远,还可供人凭吊。

返回首页